
咨詢熱線:18151922896
聯(lián)系電話:025-84312185
傳真:025-84312185
網址:
郵箱:juhangvsr@163.com
地址:南京市光華路156號
壓輪是大型結構件,制造過程是外圓鋼板經過卷圓對接焊接,然后對外圓與封口板進行環(huán)焊。焊接后,直焊縫和環(huán)焊縫附近區(qū)域殘余應力分布比較復雜;一般壓輪工作環(huán)境惡劣,由于殘余應力釋放導致外圓和封口板位置易開裂。壓輪結構件尺寸大,焊后熱處理難度大,且消耗能量大,成本高,處理工藝不當,易造成彎曲、扭轉等不可恢復變形。
本文主要研究壓輪構件振動時效去應力工藝,并用盲孔法檢測振動時效前后的殘余應力值,評估振動時效效果。
試件情況及使用設備
壓輪材料為Q345B鋼板,孔徑外徑1400mm,輪寬2100mm,輪邊距到內封板500mm。用焊接機進行卷圓直焊縫和封口板的焊接,以CO2氣體作為保護氣,鋼板坡口角度為60°,間隙為1mm左右。
采用聚航科技生產的JH-600A1液晶交流振動時效設備,激振器電機轉速為1000-12000r/min,最大激振力為20KN。
振動時效去應力工藝
壓輪的支撐;為了保證振動時效能高效地應用于壓輪生產,定制了非標平臺和夾具??紤]生產節(jié)奏和車間布局,振動平臺尺寸為5000mm*2000mm*50mm,一次振動2個壓輪。為了避免壓輪在振動中破壞,設計V型托架進行彈性支撐。為了保證壓輪與V型托架之間不產生相對振動撞擊而產生噪音,也不使壓輪滑動而導致加速度信號不穩(wěn)定,V型托架應盡量放置在振動節(jié)點處。
激振器的安裝;根據壓輪自身重量較大和其放置的形式,振動平臺做4點支撐,便于環(huán)焊縫垂直方向產生足夠大的動應力。激振器放置在兩輪中間的前方位置上,振動阻力小,容易得到較大振幅的共振。壓輪在振動過程中,當動應力與自身殘余應力疊加后達到材料的屈服極限時,壓輪將發(fā)生微觀或宏觀塑性變形,從而降低或均化殘余應力。
激振頻率;振動時效設備能夠自動選擇主振頻率和附振頻率。通過觀察振動前后峰值和振動頻率,判斷時效效果。
振動時間;由于板材不同批次存在不均勻性,因而振動時效時間有所不同。根據不同批次壓輪重量,殘余應力的大小及分布等,經驗性的選取振動時效時間為30min。
振動時效去應力效果評定
支撐座設計和壓輪放置方式
從支撐座的設計和壓輪放置方式來分析降低殘余應力,以保證振動時效效果。通過應力場分析結果,應力集中的位置主要位于封口板和卷圓板圓周焊縫位置附近、卷圓板直焊縫。采用4點支撐,支撐塊的寬度尺寸稍大于環(huán)焊縫應力集中部位的寬度,其寬度尺寸為60mm。
從激振源激振效果考慮,壓輪平放位置在對稱布置的4點支撐工裝上,保證卷圓邊直焊縫在最低端。同時,4點支撐在振動平臺上呈矩形布置,保證矩形的軸向對稱面與交叉焊縫中面盡量重合,矩形布置的長邊沿壓輪軸線方向,距離1090mm;矩形布置的短邊垂直壓輪曲線方向,距離為935mm。
盲孔法測殘余應力
振動時效前,選取應力集中的位置,采用盲孔法進行應力測量。選擇同一批次振動前的1#、2#壓輪;盡量選用同一壓輪相近位置的殘余應力結果進行比較,設計測量位置,振動時效前每個壓輪選2個測點,振動時效后每個壓輪選2個測點,同時振動時效前后的測量點間距為30mm,不影響到盲孔法的測量結果。
采用JH-30殘余應力檢測儀對1#、2#壓輪振動時效前A、B、E、F4個測量點進行測量,獲得振動時效前的殘余應力。根據振動前后殘余應力測量結果可見,1#、2#壓輪振動后的最大殘余應力均下降明顯。由于并不能對振動時效前后同一點進行測量,但測量位置間隔30mm,振動時效效果仍比較可信。
結論
1. 焊后焊縫位置附近殘余應力大,峰值為338.6MPa。起弧位置的應力小于收弧位置,封口板焊縫與卷圓板交叉位置的殘余應力呈下降趨勢。
2. 設計支撐采用4點支撐,支撐塊寬度為60mm;4點支撐在振動平臺上呈矩形布置,保證矩形的軸向對稱面與交叉焊縫中面盡量重合。
3. 對比振動時效前后的殘余應力來評估振動時效效果,結果顯示振動時效后的壓輪最大殘余應力明顯下降。